Welcome to Visit the Phelex Foundation's Website!

  • Home
  • About Us
  • Programs
  • Partners
  • volunteers
  • Contact Us
  • More
    • Home
    • About Us
    • Programs
    • Partners
    • volunteers
    • Contact Us
  • Home
  • About Us
  • Programs
  • Partners
  • volunteers
  • Contact Us
The Phelex Foundation

tea farm & tea Processing at xieshan school 薤山小学

School Information and Project

Location: Guheng, 谷城 Hubei Province

Number of Students: 139

Number of Teachers: 12

Per Capita Income: ¥476/S56 (1996)

Tuition & Fees: ¥300/$36.50


Projects: Tea Farm & Tea Processing 茶园、炒茶厂

 Project Chronicle:

  • In 1999, the Phelex Foundation funded RMB 51,155 to develop the Tea Garden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village. The Foundation also donated a computer at a value of RMB 5,300 to the school.
  • An anonymous donor adopted the project.
  • In 1999, the project gained an income of RMB 7,980.99, and helped 74 needy students with tuition aid. 

  • In 2000, the tea garden was largely damaged by unseasonable frost. Teachers and students tried their best to replenish the tea plants. The Foundation funded RMB 16,000 and loaned RMB 10,000 to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soon returned to its previous productivity.
  • In the spring of 2001, the new principal took over the project, and well managed the project.

  • In Jun. 2002, the program gained RMB 11, 647 proceeds, spent RMB 2, 240 funding 61 needy pupils. 
  • In Dec. 2002, the program funded 60 needy pupils at a cost of RMB 3, 600 .
  • In Mar. 2003, the program funded 41 needy pupils at a cost of RMB 1, 230 .
  • In Sept. 2003, the program gained RMB 9, 147 proceeds, spent RMB 1, 280 funding 32 needy pupils.

  •  In Nov. 2003, the school mended tea garden, bought farm manure and strove to win a ‘pollution-free' certificate. 
  • In 2004, tealeaves were picked partially and the production reduced because of bad weather. The program only earned RMB 1, 987, spent RMB 1, 200  in funding 40 needy pupils.

  • In December 2006, in order to assure the bet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uition aid project, the Phelex Foundation cooperated with the Overseas Tea Development&Research Foundation to fund the tea garden remodeling and tea processing machine renovation. The two foundations and the Xieshan Elementary School believed that through our joint effort, the STAP in Xieshan will develop well and more needy students will benefit from the project to a great extent.

学校背景:
薤山小学位于湖北省谷城县西北部,海拔1100多米的大薤山北坡半山腰。距襄樊120公里,这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加上气候高寒,粮食连年歉收。学生来自三个自然村和一个国营林场,30%的学生面临辍学危险。 


项目细节:1999年3月惠黎基金会捐资改造学校原有的50亩茶园,购置加工机械,改造配套用房,添置配套设施,培训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和社区议事会建立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 2006年12月,为了保证助学项目持续发展和助学成果不断提高,惠黎和长期合作伙伴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资助薤山小学现有项目茶园基地改造和加工设备更新。 


  项目进展和其他材料: ( 时间倒序 )

  • 2007年3月,华侨茶业-罗林斯茶园薤山二期项目迎来了今年春茶第一次鲜叶采摘和加工。伴随项目开始,社区议事会选举会议也同时顺利举行,新一届助学项目监督和决策机构组成。基金会国际志愿者富田凉子小姐见证了这一过程,并给当地学童带来了趣味课堂和礼物。(更多)
  • 2006年12月,为了保证助学项目持续发展和助学成果不断提高,惠黎和长期合作伙伴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资助薤山小学现有项目茶园基地改造和加工设备更新。合作三方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实现项目更好更持续的发展,使更多学生更大程度地得到助学项目支持。


  • 2004年由于气候的影响,导致鲜叶无法全部采摘,造成茶叶产量的下降。项目实现收入1,987元人民币,救助贫困学童40人,救助金额1,200元人民币。
  • 2003年11月,修整部分茶园,购进农家肥,争取无公害认证。
  • 2003年9月,项目实现收入9,147元,救助学童32名,金额1,280元。
  • 2003年3月,救助贫困学童41名,金额1,230元人民币。
  • 2002年12月,救助贫困学童60人,金额3,600元人民币。

  •   2002年6月,项目实现收入11,647元,救助61名学童,2440元人民币。
  • 2001年,因工作调动,帅俊峰校长离开薤山小学,其工作由新任校长陈圣国校长负责。同年,项目出现恢复性增长,实现收入救助达7,620元人民币,153名学童得到救助。
  • 2000年4月23日,罗林斯先生访问薤山小学,考察了1999年冬天茶园遭灾情况。在看到学校、当地民众为灾后重建所作的努力后,深为感动。基金会会长周元先生当场捐资7,000元人民币,并承诺追加16,000元股本金和提供10,000元无息贷款,支持茶园恢复生产以保证对贫困学童的救助。在各方努力下,2000年实现收益5,603.24元人民币,救助4,240元人民币,58名学童。

  • 2000年春季,由于1999年冬季遭遇寒流灾害,茶树大面积枯死。学校教师与当地村民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茶树进行精心修剪,加大肥料投入,减少了项目损失。
  • 1999年,项目实现收益7,980.99元,救助学童74名,金额4,610元。
  • 1999年,惠黎基金会捐赠51,155元人民币为薤山小学建立茶园助学项目。

more project Photos

more reports 更多报道

薤山行——学童家庭走访

-- 佚名


目前薤山林场中心小学共辖四个校区,包括本部,有 23 名学生;石门小学,有学生 35 人;高庙小学,有学生 50 人;天子沟小学,有学生 38 人。而在这四个校区中,除了石门小学以外,其它三所学校都有大批学生住校。而在当地,通过与学生交流,走访学生家庭和家长交谈,我们了解到很多的家长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就是在附近宾馆做零工;而如果没有出去的家长,很多在家里就是种一两亩地的麦子和玉米;也有少部分人偶尔会偷伐林场木材来维持生计。在薤山当地,国家“两免一补”只是实行了两免。因此对于大部分住宿生来说,读书还有很多困难。有些学生的家里确实就是无米无被子。对于部分住校生,学校现在一直通过助学项目运作来补助每生每周 5 元的生活费。


3月26号下午,郭老师带着我们走访了四个学生家庭。其中一位学生叫赵燕玲,到她家时,正好赶上她准备做午饭。她见我们时略带一些腼腆,但是她又很高兴我们来到她家里。赵燕玲的父亲常年在外地隧道工地上做工,我们到她家时母亲由于较忙也还没有回来,还有一个姐姐也在外地打工。凉子希望到她的房间去看看,她很大方的领我们进去了。房子不大,但是很整洁。虽然是中午,但是房间里要开着电灯才能看清楚。在她的房间里,显然没有城市孩子所拥有的很多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却看见了在她书桌的一个瓶子里,插放着一束金黄的油菜花。由于下午还要上课,所以中午的时间显得不是那么的充裕。我们从房间出来后她就开始做午饭了。显然,做饭对于她来说已经很熟悉了,中午她准备做的菜是自己家种的白菜芯。但是在开始炒菜之前,她首先是用锅里剩下的洗锅水拌上自己家煮的猪食,然后用一个盆端到了外面的猪圈旁。而那一盆东西的重量很显然已经超出了她这个年龄所应该承受的重量…… 当凉子问她长大后想做什么时,她说想上大学后当一名老师。答案虽然简单,却让大家感受了山里孩子的理想。虽然他们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够有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他们却努力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立和自强。这也更让大家感到乡村学生需要得到更多成长的资源,他们需要公平的教育机会。


当天上午,薤山本部和高庙两所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春茶第一次的采摘。我们也很高兴参加到采摘鲜叶的活动中。这些学生采茶的动作很娴熟,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连续的采摘。学生告诉我们,采茶时不能用指甲去掐下来,而只能用食指和拇指来掰。这些学生中,采得多的半天可以采到七两左右,从而可以得到一定助学项目收益之外的生活补助。

薤山行——国际志愿者支教

作者:佚名


给当地学生进行授课交流是凉子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北京出发之前,她就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内容确定、选择图片、准备礼物、设置问题等。当然,由于担心自己的中文孩子们听不太懂和孩子们的中文自己可能不明白,凉子在北京的时候把大部分课堂内容用中文写好并练习了好几次。


原定在薤山林场中心小学本部给学生进行授课,但是考虑到本部学生太少,而下面学生上来不方便,为了不给学生带来太多不便,所以凉子觉得还是到下面高庙小学去授课。3月27日上午九点 ,我们来到了高庙小学,这里离本部大约20分钟车程。学校对于这次堂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是从各个班抽选的。9:30 ,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已经安静地等待课堂开始了。


看的出来,凉子开始有一点紧张。她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同时告诉孩子们来中国的原因是为了更多了解中国。这些孩子们也对凉子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每一个孩子都显得那么期待和兴奋,也许正是这种热情,使得她放松了不少。凉子的课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用她自己的经历讲述她到过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地理:在这一部分,凉子主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相关图片来介绍美国、日本、西班牙、塞内加尔和中国的文化,地理以及生活习惯的异同。果然,图片的效果是很好的。虽然没有投影仪而只是一个十几寸的电脑屏幕,但是从他们专注和期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很喜欢这些图片和相关的内容。当然,凉子也会时不时提给同学们一些问题。当她问美国在地图上的那个地方时,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同学们积极的热情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张图片凉子都会试图传递给学生一些不同的知识。比如当讲到美国的圣诞节时,图片中一个美国人正在公路旁的树林中背出一颗刚砍下的松树。首先她问同学们这个人在干什么,由于有前面圣诞图片的铺垫,在很多的奇怪和不奇怪的答案之后,一个同学最终给出了正确答案:在砍树回家作为圣诞树。当然这个同学得到了一件凉子专门从日本带来的礼物。同时,她又问同学们,这样做好吗?顿时大家的答案有些矛盾,有的说好,也有的说不好。凉子老师告诉大家这样做是不好的,因为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当讲到塞内加尔时,很多同学是第一次看到那么黑的人,他们感到十分的惊讶,其中一个同学问凉子: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黑人呢?为什么不是都和我们一样呢?我很想告诉同学们是由于人生下来的时候基因不同决定的,我也很想告诉他们世界上不光有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等等,但是凉子给的答案是: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有不同宗族和肤色的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比如中国人和日本人都用筷子,而塞内加尔人用手抓饭;美国人过圣诞节,而中国人过春节。但是对于这所有的不同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赞许和接纳。当然,这也正是凉子她自己课堂第一部分的目的。同学们很多可能都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思想,听得不是很懂。但是凉子告诉我她希望孩子们能够慢慢明白。


接下来是音乐课,凉子准备了一首美国小学生都会学的英文歌曲:

Row row row your boat

Gently down the st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ife is but a dream

凉子唱完两遍后,她开始教同学们跟着她一起唱。虽然同学们对于有些单词的意思和发音都不能很好的把握,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唱得很投入。仿佛他们此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几遍下来,孩子们也基本都会唱了,教师里响起了嘹亮的歌声。


最后,凉子老师教同学们来做折纸。虽然此时按照学校作息表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但是同学们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减少。凉子也一步一步的教同学们做,同学们跟着老师完成一步后,就会把自己完成的折纸举起来给老师看。而只要有同学没能完成,凉子都会很耐心地教那个同学完成没有跟上的那一步。最终,虽然不是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是很完美,但是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折纸。而凉子则是对大家不断的鼓励和称赞.3月27日傍晚,我们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离开薤山小学,继续走访茶区的其他学校。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茶区学生带来帮助。  


Copyright © 1998-2025 The Phelex Found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GoDaddy Website Bui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