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Zhicheng, 枝城 Hubei Province
Number of Students: 301
Number of Teachers: 16
Per Capita Income: ¥500/S61 (1996)
Tuition & Fees: ¥138/$16.80
Projects: OCTB Tea Farm 华侨茶叶基金会资助茶园
Project Chronicle:
项目进展和其他材料: (时间倒序)
全福河小学助学项目是惠黎基金会与华侨茶业发展基金会合作,于2000年春季启动的。原湖北省教育报刊社总编辑刘沛生先生以《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名义作“彩虹方案”配套助学金。项目当年收益11,000元人民币。
当地政府规定,凡制茶企业一旦开机,无论利润多少必须向政府上缴一万元税收。于是,全福河小学助学项目收益的10000元被乡政府作为税收收缴。
为此,2000年冬季,惠黎基金会工作人员专门访问了毛湖淌乡政府有关负责人员和乡长,解释捐赠者对茶区贫困学童命运的关注、对政府的信赖和期待,最终乡政府开会讨论并发文为全福河小学茶厂减免税收50%,即返回学校5000元,作为再生产基金和助学基金。资金于2001年初回归学校帐户。
2001春季,学校继救助16名贫困生之后,又救助50名贫困生,其中一名特困生救助105元,49名贫困生各50元。共计人民币2505元。秋季入学后再次救助50名贫困生。年底,学校上缴税收后结余7500元人民币。
2002年学校茶厂收益4500元,救助学生42人次。该项目从整体看,进展良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茶叶市场问题。学校生产的绿茶质量优异,各项检测均通过国家标准。但由于学校绿茶没有品牌、没有象样的包装和得力的推介,难以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这已成为制约助学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2年“五一节”,湖北省滴水小学的师生带着自己采制的茶叶来北京义卖筹集学费,当时热情的北京人纷纷解囊,使这所小学的五十多名贫困学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得到了他们继续上学的学费。今年四月,惠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请了北京老字号茶庄“吴裕泰”的销售经里和浙江大学的茶学专家再次来到湖北,对当地的贫困小学进行技术指导。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的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跟踪报道。
专家、记者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从武汉出发,坐了几乎一天的汽车,晚上6点多到达全福河小学。学校位于鄂西南山区,鄂湘交界处,距武汉350公里,服务于7个行政村,其中5个为省级贫困村。住校的50多名学生日平均生活费只有六角钱。22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7名学生面临失学。2000年春季,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惠黎基金会合作捐资为全福河小学建立的“华侨茶业/惠黎茶园”项目的彩虹茶厂。
我们来到学校制茶厂时,正巧碰上忙碌了一天采茶归来的茶农。记者周廉洁女士随即对茶农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位茶农告诉记者,他们家有将近四亩茶园,一年能收入三四千元。以前这里没有茶厂,他们卖鲜叶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好了,学校建了茶厂,当天采摘的鲜叶就地就能卖了。这个季节,他们夫妇俩每天大约可以采摘十七、八斤鲜叶,可以卖40多元钱。孩子们放学后了还帮他们采一些,两个孩子的学费基本上可以解决了。”
当天记者还采访了惠黎基金会当地志愿者宜都市教研究室主任赵晓燕先生。赵主任介绍说,当地地理条件,光照、水分、雾气都适合茶叶生长,学校茶厂旁边的山就叫“通天观”,山高多雾,茶叶味醇色润。这里传统的制茶方式主要是小作坊生产,茶叶生产以初加工为主,茶叶大多被外地商人收走再加工,因此茶叶的附加值很低。1999年,惠黎基金会和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为全副河小学捐资建立了“华侨茶业/惠黎茶园”助学项目,项目实施既救助了贫困学童,又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经营意识,增加了农民收入。”
随行的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副主任龚淑英教授考察了当地茶园,认真地了解学校茶场杀青、揉捻、复干三道影响茶叶质地的初加工程序后,用“相当好”的评价肯定了茶的自然品质,同时对学校茶场工人的采摘手法、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销售策略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Copyright © 1998-2025 The Phelex Found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GoDaddy Website Bui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