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Name: Dripping Water Elementary School 滴水村小学
Location: Gucheng, 谷城 Hubei Province
Number of Students: 97
Number of Teachers: 4
Per Capita Income: ¥440/$53 (1997)
Tuition & Fees: ¥300/$36.50
Projects: Frances Rollins Tea Farm & Oil Mill
罗林斯茶园、炒茶厂及榨油厂
Projects Chronicle:
一九九八年的母亲节,温斯汀•罗林斯先生献给母亲法兰西丝•罗林斯夫人一份特别的礼物----资助中国湖北谷城县滴水小学建起一个茶园和茶叶加工厂,收益作为助学金帮助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完成初级教育。这份别出心裁的礼物,给了八十五岁的母亲罗林斯夫人极大的满足,也让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孩子得到了一个美国奶奶的爱。
法兰西丝•罗林斯夫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她坚定地相信教育在人生中的主导作用。她为自己的三个孩子个个学业优异而自豪,也为发展中国家贫困儿童的教育状况而担忧。“罗林斯茶园”使她和中国乡村孩子有了同一个梦。孩子们写信给奶奶,说她是“the Biggest Mother”。 最大的妈妈有最多的孩子。罗林斯夫人把孩子们的来信和照片贴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上,合影后再寄给孩子们,鼓励他们认真读书,并答应孩子们来滴水做客。孩子们等待着这位白头发、蓝眼睛、和蔼可亲的奶奶从大洋彼岸的到来。
当雪花飘进滴水小学的茶园时,传来罗林斯夫人去世的噩耗,滴水的师生、村民及基金会的全体工作人员无不为此悲痛。可当我们看见“罗林斯茶园”那充满生机的绿色时,又能真切地感受到罗林斯夫人的爱依然在孩子们身边。
去年春天,温斯汀•罗林斯先生再次向基金会捐款,帮助湖北谷城薤山小学、英山马坳小学、监利黄歇口小学和湖南永州湾夫中学建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助学项目。
我们感谢这位可敬的母亲和她的儿子。我们永远记念她。她生前给基金会的一封信上这样写道:“作为一位教师,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教师。在我帮助和服务他人的时候,我自己在生命中接受教育。我最大的快乐是用一种有限的方式把自己的爱延伸到他人身上。”是的,有限的方式赋于生命的意义让罗林斯夫人永远活在她所爱的人们心里。
滴水小学是湖北省谷城县南河镇的一所村办小学,地处鄂北山区。1997年,学校校长(项目负责人)张家荣老师向惠黎基金会提交了养猪、养鸡、制茶、种茶四个项目的申请书。惠黎当地志愿者协助学校,一起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人文风貌、土特产品等,并咨询农业专家,对各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养鸡,市场前景并不好,与农民也有利益之争,于是决定放弃对这两个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因为学校本身有茶园,仅需进行一些整理就能长出好茶;学校附近没有茶厂,学区内村民要加工茶叶必须走几十里山路找山外的茶厂加工。由于加工厂少,鲜茶叶多,往往早上摘的茶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加工完,不但费时费力,还影响茶叶质量,若在校内建一个茶厂,既能方便学区内村民,又能取得收益,于是初步选择制茶、种茶项目。之后,在志愿者的辅助下,张老师又开始了茶园整修、茶厂建设、茶叶生产等方面的成本测算。经过多方比较,并通过惠黎基金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998年3月由惠黎捐资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加工于一体的绿茶园。
1998年4月,滴水小学助学项目就被美国华尔街投资专家Rollins先生认领,并以其80多岁的母亲Frances Rollins女士的名字命名为“法兰西丝.罗林斯茶园(Frances Rollins Tea Garden)”。
建成后的项目,每季度都有许多报表。从原始票据到凭证登记汇总表;从现金日记帐到财务三大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都必须由项目负责老师完成。开始,张老师只会记日记帐,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并应邀于2000年8月份到北京参加了基金会举办的财务研讨会。渐渐地,张老师学会了凭证登记和财务三大表制作。现在张老师每个季度都能寄给惠黎基金会一套规范的报表,使远在北京的惠黎工作人员能及时知道项目的运作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良好的财务使项目运作处于良好的状态,当年项目收益救助87人次,金额2080元人民币。1999年达7528.8元人民币。2000年在受灾的情况下,依然救助了72人次,5,522.79元人民币。
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各种困难。比如项目筹建初期茶厂厂房的建立,就是一道难关。预算中没有新厂房的资金,而原有的房子成了危房。怎么解决房子问题呢?张老师提议召开了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区议事会临时会议。经讨论决定,由议事会成员为厂房募集资金,并号召学区内村民参加义务劳动。这样保证了茶厂厂房建设的及时完成。
教师出身的张家荣老师,经过这些年的项目运作,使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公正、公开、民主的决策机制在滴水小学变为现实,“法兰西丝.罗林斯”茶园项目从无到有,并逐步壮大。张老师本人也由一个乡村教师变成了一个商品农业项目管理者。
——告诉你一个乡村小学的助学故事
滴水小学助学项目于1998年3月开始筹备建设,7月建成投入营运。工程建设总量为修通150米的公路,平整建厂地基,开山炸石341立方米,新盖厂房6间,架设250米长的高压电线,装机8台套,电脑联网一台,总投资65,405.88元。项目自1998年开始运营以来,为学校创造纯利29,134.6元人民币,救助贫困学童398人次。全校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特困生实现了免费入学。
1998年,在村里刚筹集过资金办电,欠了一大笔债,又受重大雪灾的情况下,滴水村村支两委仍为此项目投入劳动力831个,折款8315元人民币;木料373件,折款3730元人民币;炸石材、水泥、瓦等折款8100元人民币。
滴水茶场厂址选在校舍北面的青石坡上,要炸石238立方米。为了通车,还要炸石105立方米。在开山炸石过程中,四组村民包了打炮眼炸石头的任务;七组村民包了砌石案、平整屋基的任务;四组组长余大山亲自抱钻打炮眼。
村民陈桂英、张正英俩女子抬钻机、打炮眼,一干就是4天;70多岁的老人一一王国顺带着钢钎、锤子和棒小伙子一样干,他咬着牙举着钢钎撬石头,挥着铁锤打石头,汗流浃背不叫累。他说“这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点力。”七组组长王正福亲自掀石头、扒炮位、翘石头、打石头、砌石案,样样说在前、干在前。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个个出全勤、出全力,共同奋斗一个多月,一段150米长的公路通车了,一块170多平方米的厂基炸出来了。在筹料、备料的活动中,六组村民顶着烈日往返2公里的山路挑石膏,5天挑了10吨多,无人叫热叫累;七组村民冒着酷暑翻越山岭、钻剌丛、砍木料。龙加芝、郑秀芝两名妇女与小伙们比着干,累得一身汗水,粘了一身灰尘从不叫累、叫脏。有人劝他们悠着点,她们说:“我们有孩子上学,人家帮助我们的孩子,我们辛苦点、出点力气算什么呢?”
学校教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落实每一件事、每一个劳务工、每一种原材料。他们常常是夜晚分头行动,爬山越岭,找村里请示汇报,待一件一件事情得到落实后返回学校就是深夜了。有时村干部忙于村务、村民忙于夏收、又赶上工程所需材料供应不上时,无论白天或黑夜师生们随时搬沙、转瓦、下车、传瓦。为了不让建厂原材料丢失,节省建设资金,教师轮流值班,日夜守卫在厂基处。
厂房主体完工后,正值夏收季节,师傅们、村民们都忙着收、种去了,为了早日装机,教师组织学生运瓦,亲自上房子盖房面,一天盖好6间房面。小点儿的学生排着长队在地上传瓦,大点的同学跟着老师上房,传的传,盖的盖。干得热火朝天,这些最大才10岁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没一个喊怕的,连路人们看了都赞不绝口。王光荣老师已到退休年龄,每次活动他都冲锋陷阵,和年青力壮的教师一样,毫不示弱;张家荣老师为焊屋列架,天不亮起程赶到集市,一直忙到深夜12点才返回学校。他为了节省开支,到废品站挑选角钢,请师傅加工。在选材过程中,他亲自挑选,亲自帮师傅割材料,抡大锤,砸直材料,手被震裂了口子,鞋底也震断了。
在项目建成后,为使项目很好地发挥效益,根据操作实际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了7项管理制度。如《技术员岗位职责》、《公物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护制度》、《议事制度》一切活动都置于制度的管理之下操作运行。
项目较高的管理透明度,较好的服务和加工质量吸引了学校周边的外来客户。茶厂特别注意以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只要有客户上门,他们就立即让机器运转起来。自茶厂开机以来,已有3个村的茶农来厂加工茶叶,每年进厂加工的客户,总计达300多人次,仅获取加工费一项就达4,500元以上。今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劳累了一天技术员和值班教师送走最后一名客户,正准备关门时一茶农挑着新叶走来,进门就哀求:“你们无论如何也要帮我把这担叶子加工加工,再晚了可就没用了。”他们连忙递上一杯凉茶:“大哥别急,只要走进了我们茶厂就不会让你们失望而回的。”交谈中得知他是从二十多里外的尖山下来的,茶叶是他的两个孩子利用星期天休息时自己采摘的,准备换回点学习用品。谁知附近的几个茶场都嫌茶叶少、利润薄不给加工。这位父亲为了孩子硬是肩挑着这担叶子顶着高温走了二十多里山路,他说:“我想你们这是学校的茶场,一定会帮我。”两名教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忘记了全身的疲劳,马上让机器运转起来。这几斤茶叶他们制作得格外精心,烘干、揉捻,每一道工序都一丝不苟。三个小时后,当那位茶农接过精心制作的四斤茶叶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正是这样的小事为茶场赢来了众多的客户。
在滴水小学,民主管理渗透到方方面面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助学项目最具影响力的特征。
村民议事会早在学校上茶园项目之初即已成立。成员由村组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学生家长、村民代表等按一定比例推荐了11人组成。村民议事会制订了定月议事制度,每月的5号为“议事日”。诸如确定扶助对象、茶园的财务收支审查、基地划拨等“大事”均由议事会议定。几年来他们工作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让全村人心服口服。在“议事会”里有一本“细帐”诸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劳动能力、品德表现;家庭的贫困状况、原因等等,它是确定扶助对象的重要依据;议事会还对茶场财务收支项目进行逐笔审查,核准资金去向和使用情况,把好使用关。
滴水小学教职工会虽然只有三名教师,但同样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学校对每名教师在茶场中承担的职责进行了具体分工:一名会计、一名出纳、一名保管员,技术员主要负责技术,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学校每天轮流安排一名教师协助技术员搞好工作。学校还制订了管理制度并在教职工会上讨论通过,公布上墙。
学校茶场对茶叶、油料加工实行明码标价,老少不欺。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设立了客户意见卡,对茶叶、油料的数量、质量、价格、服务态度等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将收集的意见定期在教职工会上通报,核实后限期整改。如一村民对油料的加工成色提出了意见,学校及时通过教职工会将这一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和技术员一起请有经验的专家指导,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学校每月一次向教职工会通报资金使用去向,对茶场的收支逐笔公布,接受职工会监督,确保经济往来日清日结,帐目清楚,立据规范,同时按时将茶场收支明细帐目提交村民议事会审查。做到了财务收支健康、透明。
学生会由各年级班、队干部和学生代表、少先队员代表共计10人组成。孩子们自发组织“护林组”,保护茶园一草一木,利用休息时间配合教师参与茶园管理,防止牲畜糟蹋茶树。还帮助老师收集信息,提出救助款分配意见,保证救助的公正。助学项目坚持财务收支做到两公开、两监督即向全体教职工公开公布、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开公布;交议事会审查监督,交学区审查监督。
学校对进厂加工的生料、成品的记帐、收费实行三方制约两公开即进料、出品过秤由学校负责人经手、客户和技术员监秤。进料、出品的级别实行公开记帐,公开收费标准。记帐收费本摆在加工现场,随时供顾客、师生、技术人员查对核实。
在为帮助学生靠科学技术学会致富的本领,助学基地成了学生实习的大课堂。教师经常利用自然、劳动课将学生带进基地,教给学生拔草、施肥、捉虫、采摘名茶、普茶,同时要求学生编写观察日记、搜集作文素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现有基地75亩,其中成品茶基地30亩,年可采摘鲜叶2800至3000斤。茶叶在3名教师手把手的辅导下,由全校学生采摘。制作时,教师和技术员掌握火候,辅导开机、揉捻和烘烤的技术要点。孩子们把在茶园学到的术语和制茶技术说给家长听,家长都觉得新鲜并试着去做,他们说:“现在学生在校既学文化、又学技术,还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真让我们放心了。”由于学生在采茶、制茶过程中学到了致富本领,受到了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加上项目创收救助了全校学生,特别是特困生得到了重点救助,村民都非常信任学校,积极地把学生送进学校受教育。自办起此项目后,滴水小校学生年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茶园已形成良好的“造血功能”,村民们高兴地称它是娃儿们的“绿色银行”。
作者:周 陶 (15岁)
2003年8月中旬,惠黎基金会从北京带领了五名学生到湖北省的滴水村小学. 我就是其中的一名学生。我在又富裕又舒服的美国上学, 今年我回到中国就是想了解一下中国的农村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并且还可以教他们一些他们尚未学到的一些知识。我和赵韵涵教他们唱歌,李思阳教他们电脑,周陀教他们英文。当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滴水的孩子们非常勤奋, 学得也非常刻苦.尽管我们这些“老师”只比他们大几岁,他们的态度还是非常礼貌, 并且学得也十分认真. 最后一天,当我和赵韵涵同学在考这些学生是否记下我们所教的歌,滴水的学生们果然在两天内将我们教的五首歌全部背下来了。
滴水村的村民很热情地招待我们, 让我们非常感动.张校长甚至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我们来住. 他的太太也一样的热情,她给我们做的每一顿饭都是十分丰盛. 当我们离开滴水村的时候,村民们一路上给我们送行,而且还叫我们一定要收下他们送我们一些农村特产,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好意思.
滴水村可谓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真是人间仙境.不过,学生们也因为农村并未怎么开发而上学非常地困难.整个滴水村只有一辆车,所以所有的学生们都得走路上学.我们试着走过走学生们上学的路,结果不到15分钟, 我们各个走的腰酸背痛,气喘嘘嘘. 这条上学的土路很难走,地上布满了泥坑和石头, 而且这条路很长,大约一个多小时才能从家里走到学校.
滴水村小学学生们不但要走又长又艰苦的路上学,而且家里平常也要付出每学期100多块钱的学费。现在,有了滴水茶园,滴水村的孩子们已经有两年都不用交学费了。滴水之行促使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好对得起我的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也想多多帮助世界上的贫困学生,好让他们将来成才。
In mid-August of 2003,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Phelex Foundation, including five students from Beijing, visited Dripping Water Elementary School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I myself am a stud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I had yet to experience the thrills and hardships of life in the rural countryside. Us students were to assist the Phelex Foundation and also, we were to assume the position of schoolteacher for two days and te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 Dripping Water.
The students at Dripping Water Elementary were on their best behavior when we came in as guest lecturers. As guest lecturers, we taught English, Music, and Computer. Catherine, a student from Beijing, and I, taught music. Catherine assembled them into a chorus and my job was to accompany them on the piano. The students learned quickly. By the end of two days time, the students could perform all of the five songs we taught them.
The villagers of Dripping Water Village treated us with great kindness and hospitality. Principal Zhang of Dripping Water Elementary even gave his own home to us for our sleeping quarters while he and his family slept in the classrooms. Mrs. Zhang prepared us with lavishly cooked meals three times a day that obviously cost the Zhangs a lot of their money.
Dripping Water Village is located on a scenic mountain deep in Hubei Province. Its rivers run clear, and forests stretch across the mountain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The scenery is beautiful, but living conditions are still rather rough in the village. There is only one automobile in the entire village, therefore, all the children in Dripping Water Village have no choice but to walk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The road to school is long, about an hour and a half’s walk, and sometimes even dangerous. The dirt roads are muddy whenever rain falls. Often, boulders fall from the mountains as a result of a landslide, blocking the roads.
In addition to the long walk to and back from school, other obstacles stand in the typical village child’s way to an education. One such hardship is the 100 renminbi tuition that families must pay every semester. The school is not a wealthy one, and the money is much needed. But in Dripping Water, 100 renminbi is no small sum to pay. Some families have often had difficulties coming up with this tuition fund. However, thanks to the Phelex Foundation, families have not had the need to worry about paying their child’s school tuition for over 2 years.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s that the Dripping Water tea garden Project has become such a success that its profits more than covered every family’s tuition fund for the past 2 years. As a result, schoolchildren only have the roads to worry about.
After my visit to Dripping Water Village, I strongly feel that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a child next to survival itself. Education is what turns boys into men, girls into women, poverty into wealth, ignorance into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nto power. The children at DW Elementary showed excellent attitude, behavior,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desire to learn more. Such good students should not and will not be denied any learning opportunities. It is my hope that all children of the world, no matter how impoverished they might be, shall a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ceive the best education they can get.
陈希 陈思思 乐晓妍
唐若飞 李少星 查亚峰 胡赛尔
2004 年 9 月
前 言
人间八月暑未尽,山村菊花已盛开,八月底的“滴水七日行”在把一段异样的生活写入我们心灵深处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
心灵的触动
• 孩子的天真烂漫、水灵可爱,让我们体味了人性的至真至美;
• 村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让我们体会了人情的浓郁馨香;
• 老师的奔波操劳、孜孜不倦,让我们理解了山村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 家长的无奈叹息、辛酸泪水,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为了 天使般的孩子们不因贫困而与书无缘;
为了老师的呕心沥血能够换来山花烂漫;
为了孩子父母能够展露笑颜,不洒辛酸泪;
我们开始了 ——
理性的思考
山村不是世外桃源,也没有童话般的故事,那里更多的是切切实实的生活。交通的不便,土壤的贫瘠,观念的落后,技术的短缺和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特殊的山珍野味,奇异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村风俗是当地的优势,是发展
特色经济作物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茶园助学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培养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但许多制度和方式
的实行有很大的现实困难。茶园因地制宜,选择了合适的生态栽培方式,但依然缺乏理论的指导。
朝夕相处的七天让给了我们一段终生难忘的记忆,对于可亲可爱的滴水人,我们想送上 ——
美好的祝福
祝福热情善良的滴水人能够滴水穿石,战胜贫穷;
祝福天真无邪的山里桃李,茁壮成长,芬芳满天下;
祝福无私奉献的老师:待到山花烂漫时,你在丛中笑。
目 录
呈示部:义卖“滴水绿”
展开部:亲历“滴水地”
• 滴水小学概况
• 滴水村概况
华彩部:扶助“滴水人”
• 惠黎基金会基金简介……………………………………………………… ( 9 )
• Frances Rollins Tea Garden 助学项目…………………………… …( 10 )
(一)历史与发展……………………………………………………… ……( 10 )
(二)运作过程………………………………………………………… ……( 12 )
• 救济款的分配…………………………………………… ……… ……… ( 12 )
• 惠黎基金会 & 滴水小学…………………………………… ………… ( 13 )
• 村委 & 滴水小学…………………………………………… …… …… ( 13 )
• 社区议事会……………………………………………… …… ……… ( 14 )
(三)思考与建议………………………………………………… …… ( 17 )
三. Frances Rollins Tea Garden ……………………………………( 18 )
(一)“滴水绿”的基本概况…………………………………………… ( 19 )
(二)茶园考察结论………………………………………………… …( 19 )
(三)茶厂考察结论…………………………………………………… ( 22 )
四. 当地 可挖掘资源…………………………………………………… ( 27 )
(一)基本情况………………………………………………………… … ( 27 )
(二)思考与建议……………………………………………………… …( 30 )
再现部:体验“滴水情”
随感篇…………………………………………………………… ……… …( 32 )
日记篇…………………………………………………………… ……… …( 33 )
附: 访谈提纲;
资金使用状况说明表;
植物标本两份;
——湖北滴水小学茶园项目助学行
复旦大学志愿者-陈希
助学,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的拨款帮助了很多的失学儿童,社会的援助也让很多的孩子园了求学之梦。但是,贫困失学的孩子仍然很多,我们要给他们怎样的帮助?什么样的助学才更有效?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与惠黎基金会的邂逅,让我们认识了可持续助学——基金会理念的核心,一种新的助学方式。对于这样一种通过给当地学校建立生态农业基地来达到助学目的的助学方式,我们很想去看看,看看那里的孩子们,看看整个项目的运行,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孩子们以思想上的冲击和帮助,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所看、所听、所感,更好地认识和解读可持续助学,分析它是否是一种更好的助学模式,有没有给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有没有推广的价值。
惠黎基金会:惠黎基金会(The Phelex Foundation)成立于1995年,是根据美国501(c)(3)非赢利组织法设立在马萨诸塞州的慈善组织。惠黎基金会积极扶持亚洲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特别帮助那些在经济、社会地位或身体条件都处于不利地位的学龄儿童完成基础教育。
可持续助学计划:是惠黎基金会开创的、经反复实践和论证,证明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助学扶贫的新方式。以乡村中小学为运作单位,建立勤农助学基地,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和现代化、民主、公开的财务管理取得项目收益,再将收益全部用于助学、助教及改善教育条件。
滴水小学:滴水小学就是惠黎基金会在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云南等重点茶区支持的十一所乡村中小学"茶园助学项目"中的一所普通小学。学校位于鄂西北山区,有学童98人(现有57人)。学区内村民年人均收入仅为640元人民币。1998年3月,基金会捐资为滴水小学建立了集种茶、采茶、制茶于一体的“法兰西丝·罗林斯茶园”(Frances Rollins Tea Garden)助学项目。
知识扶贫与志愿服务:通过支教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了解孩子、家长们的一些想法以及学校的教育情况,并传达我们的思想和关心。
考察学习:结合生态、环境的专业知识对生态茶园进行考察,分析其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习可持续助学模式,了解社区议事会制度、资金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和监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分析其推广的可行性。
自我教育:通过在山区的工作、实践和学习,锻炼自身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会奉献,学会独立,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三、活动梗概
1、志愿服务
深山中的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最需要的什么?他们眼中的外面世界是什么样的?助学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读书又意味着什么?我们在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援助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思想上的帮助和关心。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献一份爱心,我们还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助学行活动,给当地的孩子们带去有价值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遥远的,但又是活生生的,可以触摸的。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思想,我们这些活生生的外面来的人,一定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改变他们的一些观念。
2、考察茶园项目
作为滴水小学可持续助学项目的中心实体,茶园的效益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运行情况。我们希望通过对茶园的布置、当地的农业结构、气候、地质等方面的考察,认识整个茶园的运行、管理和效益情况,了解种茶在当地农业所处的位置,种茶对当地农民、当地政府的贡献。同时,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分析茶园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了解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然后,通过和浙江一些以茶致富的农村做比较,采访专家等形式分析当地产茶没能致富的原因。希望能够给茶园和当地的农民一些帮助。
3、学习可持续助学方法
可持续救助是惠黎基金会理念的核心。无疑这种具有造血功能的可持续救助计划要比普通的救助适龄失学幼童计划要更加持久和有效,能给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们带来更加可靠和有力的保障,一旦它的造血功能很好地开始运转和发挥作用,孩子和家长们就不再需要为下一年的学费而犯愁,他们的未来不再决定于遥远他乡的一个好心人的善心是否依然或资助者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否有所恶化,他们开始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也许,对他们而言,这才是有希望,有盼头的生活。
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以滴水小学为一个切入点,对这一全新的,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助学模式进行一番考察研究,主要考察该计划运行中的资金流向(包括资金的筹措、管理、经营和分配)以及决定资金流向和具体管理工作的民主的社区议事会制度。并与传统的助学模式相比较,试图探讨这一在我国乡村刚刚崭露头角的助学模式的长处以及不足。
四、活动方案:
(一)、前期工作:
a、义卖滴水茶,为滴水小学贡献我们的一点力量;同时宣传可持续助学这一理念。并接受同学们的捐赠物品,招收暑期助学行的志愿者。b、联系惠黎基金会,了解滴水小学的详细情况以及可持续助学项目的各种具体的制度。c、联系滴水小学,向他们传达我们的想法,同时了解小学的一些情况,比如教育水平、学习水平、生活水平等,从而决定支教的具体内容。d、成员分工准备支教用的图片、资料、小礼品等。
(二)、暑期访问:
到达滴水小学后,与小学的负责人和可持续助学项目的负责人见面,转交复旦学生的捐赠物品,介绍我们活动的具体内容。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更改我们的计划。通过实地考察和与老师们的座谈会,更具体地了解小学的学习情况,以便评价支教内容和形式的可行性。对我们准备的支教内容做一定的删选和完善。
举行和小学生的见面会。我们做自我介绍,展示上海、复旦的一些照片,使他们有形象的认识。采取做游戏的形式,和小孩们做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既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使大家熟悉起来。放一些科普的片子,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可偏重于生态、环境方面,可与茶园有关的知识)。而后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方式,加强他们的认识和理解。与孩子们熟悉以后,我们会增加与他们深层次的交流,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传递我们的关心。可陪伴孩子们走一遍从家里到学校的山路,让我们亲身体会一下山区上学的艰辛。同时,我们也要告诉他们读书的意义,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希望可以给他们以思想上的冲击,真真实实地影响到他们。
采访家长、老师以及一些村民,了解他们对于上学、对于孩子、对于助学项目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开一个送别仪式,再次传达我们对于孩子们的关心和关注。
(三)、考察活动:
准备工作:搜集关于生态茶园的具体情况,为实地考察做好理论上的准备。通过从网上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了解种植茶树存在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了解生态茶园的生产模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以产茶致富的农村的致富之道以及茶市场的现状;通过电话、邮件、通信等方式采访惠黎基金会的负责人或志愿者,了解采取生态茶园作为助学项目主体的原因,“滴水绿”茶的市场现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地访问:参观茶叶加工厂,了解茶叶的加工过程,并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考察当地的农业结构,了解种茶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采访当地的村民、项目负责人、政府官员,了解他们对于茶园的效益、茶叶的市场、存在的问题等的看法,同时与他们交流种茶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考察内容:采取咨询项目负责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察以下几个问题:a、整体观: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整体的生态特征。既要研究“茶树”,更要研究其所处的环境(土壤、光照、雨水、海拔,其他邻近植被),还可研究制约茶园和单个茶树的一致性规律。b、层次观:观察该茶园是否有清楚确定的边界。调查该茶园作为一个生态群落系统,人的活动对其的影响。c、进化观:调查在未种茶树前,这片土地是用于何种用途、土质及气候如何,其他作物的长势怎样;观察在种上茶树以后,有些什么改变。d、系统观:将茶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地生态系统,观察整个茶园地外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研究生物类群的分层情况和其对空间和光、水和营养的利用效率;测度茶园的物种多样性,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的建群种、优势种、次优势种、半生种和偶见种;分析该茶园的叶面积指数,判断茶树的裁种是否合理。e、环境问题:调查在防治病虫害时,用了哪些农药或者化学药品,是否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是否变相地增强了害虫对农药地抗性。是否有土地盐碱化地问题,当地采取了什么措施。
最后,结合我们生态和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茶园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我们的建议和看法,与当地负责人切磋交流。
(四)、学习计划:(学习、掌握惠黎基金会可持续助学项目的运作结构和操作流程。)
1、实践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将先获得一个总体的可持续助学模式的框架结构。了解惠黎基金会的助学模式和理念,从宏观上获得该模式的运作框架,也即作为支援方,他们的先期投资是多少,还有多少志愿的服务和其他的非资金投入,最终可以资助多少学童完成学业。
同时从网上查找资料,获得一般的助学模式的运行框架。然后计算相同的投入(如果可以的话,包括资金和非资金投入,如果有难度,可以只计算资金投入)在一般的助学模式中(如希望工程等)能取得怎样的效果,例如帮助多少学童,完成多少学业。
联系惠黎基金的志愿者或负责人,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采访他们,了解惠黎基金会对其受援学校的资金运行情况和社区议事会制度实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方式以及他们对这种模式的效果的看法和意见。
到达滴水小学当地后,通过访问校长(或其他该项目的负责人),获得援助资金在当地的具体运行和使用框架,也即资金在当地如何被分配,如何通过茶园的经营或其他方式增值,并被合理的用于救助学童和改善当地教育条件。通过亲身体验、访问当地农民等了解基金会的社区议事会制度在该模式中起了什么样的具体的作用。
2、体验该模式的运作过程:(主要在到达滴水小学当地后开展。)
参加当地的社区议事会,记录会议内容,体验会议过程的民主程度,并翻看会议的历史记录,看是否与基金会对它的要求相符,是否起到了校长或负责人所述的它本身应起到的作用。
当茶园或学校有收入时,或学校有开支或需要资助学童时,观看当地会计和出纳的处理资金行为。向当地会计和出纳讨教,阅读他们的帐簿或其他会计凭证,从帐面上了解助学资金在当地的运行情况,并当有实际的资金流动时,考察帐面记录是否真实可靠。
与当地学童及志愿者一起参加茶园的劳动,体验可持续助学项目最大的特点:以自身的劳动换取发展和希望——也即“造血”这一过程,以此评价茶园经营以维持学校这一方式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和代价,体验可持续助学背后对学童及受援方所提出的“自主自立”的要求。
3、了解该模式的运作效果:(这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
至此,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该模式具体的运作方式,也大略能从中看到一些优点和弊端,稍稍能体验个中的甘苦,但真正能客观评价这一模式的运行效果的,应该不是我们,而是当地亲历其事的人们。
走访当地政府:查阅该项目实施前后当地(该村)的经济的变化,考察茶园的经济效益和对当地经济的作用;翻阅该项目实施前后当地政府的教育投入的变化,并分析这背后的真正原因;访问当地教育方面的官员,获得他们对该项目的看法和建议。
访问当地家长:不少家长的孩子因此而受益,他们本身也是当地的志愿者,他们身处其中,最先尝到甜头,也最能体验其中的不足,他们的想法无疑是最重要的。主要包括他们的资金付出、劳动付出、所获得的直接援助和间接受益以及对项目的资金运行和社区议事制度的有效性和透明性的评价。
访问受助学童:他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付出者,也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他们的看法也一定会真实而重要。
通过这三个步骤,相信我们能既把握全局又不失细节地全面、深入地了解滴水小学整个可持续助学项目的运作和个中利弊,与我们一直所熟悉的普通助学模式相比,也能得出一些有建设性和有意义的结论。
Copyright © 1998-2024 The Phelex Found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GoDaddy Website Bui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