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Yan'an, 陕西延安 Shananxi Province
Number of Students: 154
Number of Teachers: 8
Per Capita Income: ¥970/$118 (1999)
Tuition & Fees: ¥180/$22
Projects: UPM-KYMMENE/Phelex Reforestation Program 芬欧汇川造林计划
Project Chronicle:
学校背景:
学校位于陕北高原延安市东25公里处,学校服务于9个行政村,学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浸蚀年均0.8-1.0万吨/平方公里。村民生活艰苦。学校现有23名特困学童无法缴纳学杂费。
项目细节:
捐资建设20亩苗圃,700亩生态林,设立专门助学金,提供林业技术支持。提供财务管理、社区议事会管理培训。
项目进展:
原载延安日报2004年5月26日一版
本报讯(记者赵春光)日前,芬欧汇川集团和惠黎基金会,分别向宝塔区安寺小学捐款三点五万元和二万余元,以帮助该校灾后重建、购置图书资料和资助贫困学生。美国惠黎基金会是一家慈善机构,在中国十多个不发达省区实施助学项目,在我市实施的助学项目有两个,安寺小学项目是其中之一。一九九九年十二月,惠黎基金会与芬欧汇川集团合作,捐款二十二万四千元人民币,为川口乡安寺小学建立了七百亩的生态实验林基地和二十亩苗圃基地,减免学生学杂费达二万余元,使八百五十余名学生受益。去年秋季,阴雨导致安寺小学部分校舍倒塌后,学校教室出现不够用的问题。惠黎基金会和芬欧汇川集团得知情况后,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学校重建。
——安寺小学全体学童将免费入学
1999年12月27日,在安寺小学的校史上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惠黎基金会、芬欧汇川集团代表实地考察该校,签署了合作开发实验林基地,资助贫困学童的助学协议。两家单位捐资222,390元人民币,建设20亩苗圃,700亩生态林,为安寺小学创建了永久性收益基地。
一年后的12月,我们又来到安寺小学。爬上学校背后的山头,川地上20亩苗圃和山脉间700亩林地展示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校长苏仲举告诉我们,今秋苗圃所获收益,可以使来自周边九个村的168位学童在明春免去全年的书杂费。我们感到震惊和鼓舞,同时也感到了新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升起。
安寺小学地处延安城东20公里处的川口乡。这儿川道狭窄,群山簇拥。历史上曾有“山清水秀,粮食满仓”的美称。到了近代,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这儿已渐渐变成一个穷山沟。安寺小学学区内九个自然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老百姓期盼着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他们的后代不再是不认识字的“放羊娃”。
1999年12月,惠黎志愿者陕西省林业厅种苗站和造林处的科技人员李健康、郭树杰、杜丽峰专程赴延安协助安寺小学设计造林项目。随后,川口乡党委书记梁树人亲临安寺村,召集九个村的代表协商划地事宜。乡亲们拿出了最好的河边川地给学校做苗圃,并从三个村划出700亩连片的山地给学校做生态林实验基地。
延安宝塔区林业站站长李挺瑞多次前往项目基地,丈量土地,对沟、坡、梁、茆、坝进行规划,哪块地种什么树和草,林草如何间种等完全按水保工程标准绘出详细的图板,制订了科学严谨的种植方案。
方案确定后,在安寺村党支部书记胡丕宏、校长苏仲举的带领下,九个村的村民开始了艰苦的会战。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各村工地上,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程建设。
汗水洒在荒山荒坡上,一块块新整的条形地向深山延伸,6.93万棵刺槐、侧柏、杜仲、臭椿等树苗扎根在黄土中。2000年春夏之季,陕北高原遭遇严重旱灾,村民们担水上山浇灌树苗,年末,树苗成活率平均达到75%。秋季学校又补栽2万棵树苗,保证了700亩生态林规划的全面实现。更为可喜的是学校苗圃出圃14万株山杏和刺槐,创收18,200元人民币。安寺小学全体学童因此而获益,168名山村学童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受到资助而免费入学。
这是学区内父老乡亲所不曾预想的事实,是我们热切期盼的理想,更是黄土地上勤劳的人们献给世界的宣言。安寺学区内浓浓的绿色将证明,我们有信心还黄土山川以秀色,还贫困学童以快乐。
出差回来半个多月,“没事、没事…”,苏仲举校长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虽然只在安寺小学呆了短短的一天,但这位可敬的校长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我们是11月15日早上到达延安安寺小学的,炕还没坐热,苏校长就领我们到山上去看720亩的生态林基地。山路很陡,加之这一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土十分松散,走在路上不小心就有滑倒的危险。一路上,苏校长介绍说:由于缺水,乡亲们不得不挑水上山浇树。从1999年项目启动到现在,乡亲们所出的义务工已经不计其数,正是因为有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生态林基地70%以上的树苗成活率。我们所看到的生态林,刺槐树已经长得有一个人那么高,而补种的沙棘树也已经长成。看着眼前的成果,可以想见这一片林地撒下了乡亲们和苏校长这位项目负责人的多少汗水和心血。
从山上下来,已经到了中午12点多,孩子们刚下课,正吃着从自家带来的干粮,老师们依然忙着手中的活儿。这里的人们习惯只吃早晚两顿饭。
我们查看了会计帐目。原先连基本的记帐凭证都很难分清楚的苏校长,现在做帐已是井井有条,每一笔支出、收入的分类帐都清晰、规范,报表也填写的整整齐齐。老师们说他可以做乡里的会计了。
下午,苏校长带我们走访了贫困生家庭。王帅,一个9岁的三年级年前从山梁上跌下去逝,母亲出走,爷爷身患重病(胃癌晚期)、已不能进食,家里只剩下一个60多岁的奶奶。这个孩子接受了惠黎助学金的全免救助,他将在安寺完成他的基础教育。
回到学校,已经下午5点多了,老师们还在整理从山上搬运回来的树苗。2001年育出的20万株树苗还有14万株山杏没卖出去,苏校长带着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将剩下的树苗埋在校门口的地里,等待着买主。这些树苗寄托着老师和孩子们一个的绿色梦想……
当我们离开安寺小学的时候,苏校长、老师和孩子们还在地里忙着。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尽收眼底,挥之不去。我仿佛听到远山传来阵阵的呼唤声,又似冬日的私语--渐渐消失于大地的沉默之声,在告诉人们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包括贫困、艰辛、忍耐、顽强和抗争……
后记:回北京后,志愿者梁树人先生打电话告诉我们,乡政府已向学校收购4万多株山杏苗。我们由衷地感谢川口乡政府和村民三年来对安寺小学的支持。
1999年12月惠黎基金会与芬兰芬欧汇川集团签约合作为延安安寺小学建设720亩生态林基地。这儿山多地少,有水的川地更是农民的糊口地。加上土地承包到户,各村都没有公用地。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从哪儿为学校找到这720亩地?
为划地而召开的第一次社区议事会紧张而热烈,来自九个村的代表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有人说:“建学校时,各村都出了钱,既然学校建在了安寺,这次该安寺出地。”安寺村代表则说:“建学校时,我们村出钱又出力,也出了地,这次就再不能划我们村的地了。”临村代表反驳道:“正因为学校建在你们村,你们有了文化人(教师)所以才应该你们出地。”
相持中,基金会志愿者、乡党委书记梁树人站起来说:“大家说说,这种树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都静了下来。沉默中,榆树台村村民刘德红说:“咋不是好事来?”梁书记接着问:“是好事,咋推来推去,没人做呢?”众人茅塞顿开“是呀,人家拿钱来给咱种树,造福咱们,这好的事,推啥哩?”
于是,争论又起:“去咱村,咱村有好地”,“我们人多,有劳力”,“我们村有水,好种树。”……安寺村书记胡丕宏站起来说:“我们村面积大,耕地好调配,人口多,好使唤。再说学校在我们村,也好教育娃们从小爱护林地,就从我们村划。”
最终通过决议:由安寺和白庄共同为学校划川地20亩、连片的山地700亩。申庄、榆树台、牛心台、柏树畔等村义务出工整地、种树。2000年元月初,720亩地的土石方在九个村的乡亲们共同努力下全部完工。孩子们终于拥有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永久性开发林地。
作者:吴承雅
从西安去延安的火车要经过很多山洞隧道,据说有一百多个。火车在黑夜中穿行了八个小时,黎明六点多到了延安,天才蒙蒙亮。下了火车,一股寒气逼来,全身打了一个哆嗦。感觉比北京冷很多。在简陋的火车站里匆忙洗漱了一下,然后和苏校长取得了联系,接着我和同事就坐上了去安寺小学的车。没一会儿,车子就开上了山间土路,一路高高低低,崎岖不平,有时车子还要从浅浅的结冰的小河里直接趟过去。大约八点时,我们到了安寺小学,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苏校长。
苏校长朴实,厚道,寡言少语,脸上总是挂着朴素的微笑。他把我们迎进了他在学校简陋又温暖的家里。没有停顿,我们针对安寺小学项目实施和进展的情况以及问题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谈到安寺700亩林地的良好长势,苏校长会心一笑;谈到苗圃明年的销售预测,苏校长眉头躇了起来;当说到因大雨而垮掉的蔬菜大棚和坍塌的窑洞教室时,苏校长脸上露出焦虑的神色。想到因为教室坍塌,师生的正常教学工作受到影响,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起来。值得庆幸的是,学校及时将师生撤了出来,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谈话之间,苏校长的妻子端了一脸盆的米饭到桌上来,还有一人一碗粉丝炒肉。苏校长的家只有一间房,卧室厨房客厅都在这一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屋子里,在我们讨论项目时,热情的苏校长的妻子一直都在忙碌,屋子里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陕北的风味。我们对苏校长的热情招待感到既亲切又不安,不安的是我们的到来给他添了那么多麻烦。
讨论完项目已经是中午12点了,我们没有休息,动身去看林地苗圃大棚。去林地要爬又高又陡的山,爬到一半,我已是上气不接下气,而苏校长他们似乎是庭院散步一样悠然。林地的树长势还不错,苗圃的树苗已经出土,地上散落的堆着一些苗的枝桠。旁边垮掉的大棚,依然清晰可见大雨导致的支撑土墙的塌方,以及钢筋架子的变形。
结束考察回到延安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晚上七点,我们又赶往延安大学,这里有果蔬专业,我们希望能通过大学师生建立一个志愿服务点,帮助安寺小学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做完这一切,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疲惫之极。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眼前总是安寺小学倒塌的窑洞和苏校长焦急、恳切的目光,我想回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应该设法帮助苏校长渡过眼前的难关。
5月9日星期天清晨,我们从延安市区赶往乡政府。见过张星书记、苏琳乡长后,我们和苏乡长一道踏上了去学校的路途。
途中,苏乡长为我们讲述了去年秋天学校校舍坍塌的事情:2003年10月,延安连降半月暴雨。在窑洞坍塌的当天上午,校方发现窑洞发生大面积裂缝,乡政府在得知消息后,及时采取了措施,将师生撤离了学校。当晚校舍便塌方了,所幸全校师生无一伤亡。
我们从苏乡长的口中了解到,目前安寺小学1~4年级的学生在申庄小学上课,距离安寺小学约2公里远,五、六级的学生则继续留在学校两间平房上课,老师分别在两个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安寺小学学区内九个自然村的村民自发投入了90多个工时,拆除了倒塌的校舍。
汽车在土路上行驶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安寺小学。一进校门,跃入眼帘的便是大块的石头。苏校长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拆除的旧校舍地基材料,将它变卖后可以筹集一小部分资金。苏校长将我们带到了旧校舍地基前,详细地讲解了即将开始的地基重建工程。
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上山,查看了试验林生长情况,沙棘树和刺槐树生长的郁郁葱葱。听苏校长介绍,苗木生长态势良好,每年秋天,便会将一部分自育的刺槐苗木补植到林地,最高的刺槐现已达到3米,约有100亩的刺槐基地达到了3米的高度。
我们和社区议事会成员一起讨论了校舍重建中的一些问题,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收集了三个议事会议题:是否在校舍原有地基上做新的基础工程;新建校舍的形式(建成窑洞还是建成平房);2004年助学金的发放。会后,我们和苏乡长一起,参与了芬欧汇川代表访问学校活动的具体准备工作。
5月10日上午,我们和乡政府官员约好一起去机场接芬欧汇川集团访问代表。 13:30分,飞机准时降落在延安机场,芬欧汇川集团中国首席代表素依兰女士和她的行政助理张瑛瑛女士走出机舱。素女士此行带了她2岁的女儿Eira。她们从北京携带了五箱文具,为安寺小学100多名师生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从机场回到下榻宾馆的路上,素女士关切地询问了安寺小学现在的情况,我们均详细地做了解答。
傍晚,素依兰女士一行在乡政府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延安市区和中国革命纪念地——枣园。而我们则同基金会志愿者、《延安日报》记者赵春光先生交换了对目前乡村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看法。
5月11日早上9点,芬欧汇川集团代表、《延安日报》记者、延安电视台记者等一行七人,前往安寺乡政府。在乡政府整洁的办公室里,我们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做了短暂交流,之后,我们前往安寺小学。在安寺小学,访问者查看了学校原地基,学校方面向她们做了细致讲解。
10点20分,学校举行了捐款仪式。仪式上,素依兰女士向安寺小学捐款35,000元人民币,并再次表示该笔款项全部用于校舍重建工程的愿望。乡政府张星书记向素女士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芬欧汇川集团的慷慨善举,并代表村民向素女士馈赠了村民自发制作的精美剪纸。素女士向乡政府和安寺学校回赠了两把铁锹,预祝奠基顺利,并同时向安寺小学的学生颁发了文具用品,做了预祝安寺师生有美好未来的发言。惠黎基金会代表谭华女士和乡政府书记张星先生也分别做了致辞。仪式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中午,我们在村民家午餐,典型的陕北农家饭得到了境内外来宾的一致喜爱。从村民家出来,我们走访了贫困学生安琴家,素女士送给安琴两本《格林童话》,并捐赠200元人民币,勉励她好好学习,实现她以后想当一名教师的愿望。
回到学校后,我们与乡政府官员和记者们一起,旁听了安寺小学助学项目的社区议事会。会员们讨论了校园重建计划和助学金发放计划。在通过基金会规定程序投票、统计结果后,议事会主席苏琳乡长宣读了议事会决议。
5月12日,结束了安寺小学的访问活动,但过程中捐赠者、当地政府官员以及乡村师生和学区村民们表现出来的热忱却让我们久久不能忘却。此次活动,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社会力量在乡村学校建设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的参与帮助乡村学校搭建了走出窘境的桥梁,使乡村学校有了与外界互通信息和往来的平台,从而使学校争取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的机会。
“UPM/惠黎实验林基地”助学项目综合评价
——陕西省延安市川口乡安寺村小学
1999年12月,惠黎基金会与芬兰UPM纸业公司合作,投资224,000元人民币为陕西省延安市川口乡安寺村小学建立了700亩的生态实验林基地和20亩苗圃基地,现就项目发展两年来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实施目的
改善乡村教育环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基础教育,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进行造林研究,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平衡发展。
评估方法项目考察、访问及社区议事会记录
项目启动情况:1999年底,700亩生态实验林助学项目的实施正值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在陕西开展之际,那时的安寺村,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一片完整的树林,干旱严重,居民生活十分困难,最好的川地每亩能产玉米500斤左右(平均每户人家有川地1.5亩),山地粮食的产量为200--300斤,收入低且极不稳定,土豆为当地主要口粮。项目评估项目启动两年后:700亩生态实验林基地所种植的刺槐、侧柏、山杏成活率达75%以上,苗圃收入27000元人民币,救助学童达322人次。社区参与
政府:政府、特别是乡教办对学校的重视和关注加强,乡政府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协调划拨生态林基地为700亩,并将130亩定为退耕还林基地、150亩定为荒山造林基地,后两项确保了学校在今后8年内至少每年有2600元人民币的固定收入(基地管护费)。
学校:项目建成后,学校有了固定收益来源,学校的财务状况好转,学区内村民对学校的信任加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知名度扩大,原来安寺小学附近的申庄小学并入安寺小学,使学校的规模扩大。
村民(家长):贫困的家长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期走出贫困,但当地的低收入水平使得学生的学费成为农村家庭的一大负担。助学项目的收益及救助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基地的季节性劳动也给村民提供了部分收入来源。
教师:学校现有的8个老师(其中2个公办,1个民办,5个代课)工资由各村负担。项目的实施和收益救助,使教师们原本很低的收入不再用于补贴特困生,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更多的时间投入了教学和学习之中,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学生:学生得到救助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存环境的变化和这一变化带来的进步、发展,增强了学童学习知识、接受正规教育的欲望。助学金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的安全感,而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更使学童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劲头更足了。
由教师、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和政府职员组成的“公正、公开、民主”的社区议事会,共同合作参与助学的各项活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让父母有机会、有权利参与和影响学校的计划、管理和运行,也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儿童受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及能力。优化了学童受教育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环境
环保与开发并行,是“UPM/惠黎实验林基地”开发项目的重要原则之一。项目实施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培养了师生、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在生态环保与发展之间探寻出一条和谐的发展道路。
持续发展项目的设计和论证考虑到了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地林业技术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则保证了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700亩生态实验林的作用更多在于生态环保和造林研究;20亩川地建立的苗圃基地,一方面提供了新品种的试验基地,更重要的则是保证了学校现实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循环和再生产。
助学项目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和基金会对项目管理人所进行的财务知识培训,为项目的科学、规范管理打下了基础。也为日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Copyright © 1998-2024 The Phelex Found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GoDaddy Website Builder